基本情况 

      王琴,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2013年攻读于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师从班弨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2017年攻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师从刘晓春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特聘副研究员,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民俗医疗、文化遗产。长期在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近年来,致力于探索瑶族口头文学文本与影像结合的民族志实践,发掘瑶族医学的本土概念与逻辑,发现疾患叙事与宗族复兴的关联性、草药商品化与市场化引发的本土环境伦理问题;通过考察粤北瑶族丧葬仪式的再造过程,重新阐释法制与习俗的关系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性机制;关注21世纪以来民族地区涌现的家庭博物馆,指出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多重价值及意义生产机制;基于黔东南的案例,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系乡土建筑风貌和促进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价值,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多样化经营模式,进而提炼文化遗产旅游引导的乡村“在地城镇化”过程。 

 

开设课程 

       汉语写作、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史 

 

主要论文

         1.《粤北乳源必背瑶绣的符号学解读》,《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粤剧中无实义类衬字的语音研究》,《南方语言学》2013年第五辑。 

         3.《<论语>的时间与规训》,《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秋之卷。 

         4.《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宋俊华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5.《显与隐:中国农事器物记录观念论》,《民俗研究》2015年第5期。辑入《中国人的风俗观与移风易俗实践》,张勃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6.《口头诗学与日常瑶歌——基于当代粤北瑶歌变迁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合作,第二作者),《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第6期。 

         7.《勉瑶迁徙与“渡海”叙事:粤北乳源瑶歌变迁研究》(合作,第一作者),《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 

         8.《云南凤庆彝族俐侎人茶俗调查》(系“中山大学云南凤庆县非遗扶贫专项”调查),《文化遗产》2018年第6期。 

         9.《疾患叙事与粤北瑶族的宗族复兴》,《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1期。 

        10.《“文化”论抑或“食物系统论”?——粤北乳源瑶族的食物禁忌及其疾病观》,《民俗研究》2019年第3期。 

        11.《语言生态学视野下粤北世居瑶族瑶语研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老排自然村瑶语为例》(合作,第二作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2.《“土医土方”: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文化遗产》2021年第3期。 

        13.《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14.《法制与习俗的融合:粤北瑶族丧葬仪式的再造》,《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9期。 

        15.《“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8期转载全文。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瑶族传统医学的疾病叙事研究”(20CMZ021)。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意义中心’视角下粤北瑶族民俗医疗研究”(19YJC850018)。 

         3.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青年项目《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广东当代瑶歌变迁研究——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GD14YZW04),参与田野调查并撰写相关论文。 

         4.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勉瑶迁徙史诗》(ss2016010),担任纪录片《勉瑶迁徙史诗》(系“中国史诗影像志”的组成部分)导演、编剧,以国际音标记录《过海歌》唱词,参与撰写结项报告。 

       5.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16JJD850017),参与黔东南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调查,撰写子课题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城镇化道路》。 

         6.参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羊城青年学人”资助研究项目《广东瑶族语言生活调查与语言接触研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个案》(17QNXR36),承担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唐冲、南岗的瑶语调查及其资料整理。 

 

学术交流 

        2013年11月20~21日,“第二届中德中国文化研究论坛:大传统与小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举办,报告论文。 

        2014年7月5~6日,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首届年会:中国人的风俗观与移风易俗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民间文学论坛》杂志社主办,报告论文。 

        2016年7月16~17日,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16年会:民俗发展与文化复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主办,报告论文。 

        2016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举办,报告论文。 

        2017年3月6日,东京大学与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生交流会,东京大学与中山大学联合举办,报告论文。 

        2017年11月3~5日,“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举办,报告论文。 

        2018年9月21~23日,第二届南岭走廊论坛,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南岭走廊论坛与贺州学院、韶关学院联合举办,报告论文。 

        2019年11月23~24日,第六届青年人类学论坛“实践人类学:智识生产与社会担当”研讨会,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第六届青年人类学论坛会务处举办,报告论文。 

        2021年9月10~12日,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法律与民俗,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组委会、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报告论文。 

        2021年10月30~31日,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文化遗产与共同体,中国民族博物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举办,报告论文。 

        2022年12月22日,“口头诗学与中国史诗学研究”系列讲座第六讲“勉瑶迁徙与‘渡海’神话:粤北乳源瑶歌变迁”,主持人为孟令法副教授,主讲人为邱婧教授,与谈人为王琴。 

        2024年5月20日,“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第十七讲“生活结构视域中的艺术与民俗:以鲁中小章竹马为例”,主持人为王霄冰教授,主讲人为张士闪教授,与谈人为刘晓春教授、王琴。 

        2024年9月20-22日,第二届南强群学青年学者论坛: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社会学发展,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举办,报告论文。 

 

获奖情况 

       2016年7月15日,《乳源瑶族的食物禁忌与疾病观念》(论文),第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16年9月29日,《疾患叙事与乳源瑶族的宗族复兴》(论文),第五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小组优秀论文奖,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