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邵明园(1983—),男,藏语名ཉི་མ་ཚེ་རིངNyima Tshering(尼玛才让),籍贯山东兰陵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2016),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3)项目入选者。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21届理事会理事。200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比较语言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硕博导师为ཡེ་ཤེས་འོད་གསལ་ཨ་ཚོགས Yeshes Vodgsal Atshogs(意西微萨·阿错)教授。2014年至2016年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洪波教授),2016年底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工作。主要从事藏缅语形态句法和甘青语言区域研究,目前学术兴趣集中于“藏缅语副动词”“藏语示证范畴”“藏语历史语言学”和“甘青语言区域”等方面。
迄今在国内外A&HCI、SSCI和CSSCI收录期刊,如《民族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科学》,以及Language and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Journal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等,发表论文和书评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论著获第二十一届“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和第五届 “中国藏学珠峰奖(国家级,二等奖)”,专著《藏语示证范畴研究》入选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
二、主要著作
[1]《藏语示证范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报告,2022年。
[2]《河西走廊濒危藏语东纳话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
[3]《敦煌吐蕃古藏文语法要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16年。
三、论文发表
[1]“Grammaticalization in Tibeto-Burman Linguages”, Yang Huang & Mingyuan Shao, Oxford Handbook of Tibeto-Burman Languages, 2025.
[2]《藏语存在动词与示证范畴》,《当代语言学》202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5 第4期全文转载。)
[3]《甘青语言区域汉语副动词附缀“是”》,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2024(3).(与林旭娜合作)
[4]“Converbs of Sinitic Varieties in Qīnghǎi-Gānsù Linguistic Area”, Journal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 2023(1).(与林旭娜合作)
[5]《藏语的小句链和副动词》,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22(2). 
[6]《古藏文的系动词》,Language and Linguistic 2019(4). 
[7]《藏语系动词red语法化》,Language and Linguistic 2016(5). 
[8] “Final Particle -O in Old Tibetan”,Revue d’Etudes Tibétaines 2021(60).
[9]《藏缅语格复合的类型特征》,《语言研究集刊》,2024年第34辑。(与吴建董合作)
[10]《清初<同文韵统>所载藏语语音疑义辨析》,《语言研究》2024年第4期。(与林旭娜合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5 第2期全文转载。)
[11]《基于作格分裂考察敦煌文献PT1287的基础方言》,《青海社会科学》2023第4期。(与格日杰布合作)
[12]《副动词结构和连动结构的互动》,《汉藏语学报》2022第14期。
[13]《敦煌古藏文数词“一”的句法语义功能》,《南开语言学刊》2022年第2期。
[14]《藏语副动词标记的来源类型》,《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2年第11辑。
[15]《藏语的差比标记及类型》,《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65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3 第1期全文转载。)
[16]《藏文“待述词”及语法化》,《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28辑。
[17]《藏语虚词dang的语法化》,《民族语文》2021第4期。(与李彩云合作)
[18]《中古藏语的系动词》,《民族语文》2016年第2期。
[19]《藏语差比助词bas溯源》,《语言学论丛》2015年第52辑。
[20]《安多藏语言说动词zer和bzlas的语法化》,《语言科学》2015第1期。
[21]《书面藏语的小称》,《语言科学》2012第3期。
[22]《འབྲེལ་སྒྲའི་སྐོར་གྱི་གནད་དོན་འགའ་གླེང་བ》,《བོད་ལྗོངས་ཞིབ་འཇུག》2020年第4期。(与久西杰合作)
[23]《敦煌古藏文的施格分裂》,《澳门语言学刊》2020年第2期。
[24]《东纳藏语的示证及相关范畴》,载潘家荣主编,《基本语言学理论研究—示证范畴研究》,第64-91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年。
[25]《从趋向动词到示证标记》,《藏学学刊》2016年第13辑。
[26]《藏语示证范畴研究综述》,《藏学学刊》2015年第11辑。
[27]《安多藏语的亲知示证和拟测示证》,《历史语言学研究》2015年第9辑。
[28]《“拂庐”辩难》(署名“尼玛才让”),《西藏研究》2013第6期。
[29]《藏语后缀-n的句法语义功能》,《燕京语言学》2023年第5辑。
[30]《大称标记的分布及其语音象似性》(与林旭娜合作),《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
[31]《古楚语“梦”作“湖”解诂》,《语言与文化论丛》2024年第10辑。(与林旭娜合作)
[32]《中国境内藏缅语副动词结构初探》,《语言与文化论丛》2022年第5辑。(与陈小琪合作)
[33]《藏语共和方言动词“时式”的演化》,《安多研究》,2013年第10辑。(与仁增尖措合作)
[34]《安多藏语的差比句》,《东方语言学》2012第12辑。
[35]《书面藏语集合化环缀s-d和s-n》,《民族语言研究与应用》,民族出版社,2015年。
四、专著书评
[1]Book Review. A Grammar of Kurtop.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018,81(3).
[2]Book Review. A Grammar of AmdoTibetan.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 2021,84(1).
五、主持课题
[1]2023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课题名称“藏语副动词和小句链研究”(20231202)。
[2]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名称“敦煌古藏文语法研究”(22VJXG042)。
[3]201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课题,课题名称“民族语言调查•甘肃卓尼藏语藏巴哇话”(YB1912A006)。
[4]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之青年教师培育项目,课题名称“敦煌古藏文语法研究”(19wkpy135)。
[5]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名称“藏语示证范畴研究”(16CYY057)。
[6]2016年,第9批博士后特等资助,课题名称“藏语示证范畴历史演化研究”(2016T90112)。
[7]2015年,第57批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课题名称“吐蕃古藏文的示证范畴”(2015M570126)。
[8]2015年,北京市博士后基金资助,课题名称“河西走廊濒危藏语调查研究”。
[9]2014年,李方桂田野调查奖项目(LFK Fieldwork Award),课题名称“河西走廊藏语调查研究”。
六、学术获奖
[1]2023年,论文《藏语的小句链和副动词》《古藏语的系动词》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2]2023年,专著《河西走廊濒危藏语东纳话研究》获第五届“中国藏学珠峰奖”二等奖。
[3]2023年,专著《藏语示证范畴研究》入选商务印书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
[4]2014年,课题“河西走廊濒危藏语调查研究”获“李方桂田野调查奖”资助。
[5]2014年,论文《藏语系动词red的语法化》获北京市语言学会第11届年会“青年语言学奖”一等奖。
七、论文指导
[1]毕原浩 2023级硕 《<菩提道次第广论>复杂句研究》
[2]燕飞依铭 2022级硕 《五屯话副动词研究:形态句法和历史演变》(考取中山大学博士)
[3]李家慧 2021级硕 《泰国学生汉语双宾结构习得研究》(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4]许雯清 2021级硕 《五屯话亚洲式副动词附缀-ma研究:形态句法和历史演变》
[5]陈  娟 2021级硕 《基于语料库的“得到”类动词语义韵考察及二语教学研究》
[6]吴建董 2020级硕 《古典藏语动词补语句研究》
[7]林旭娜 2019级硕 《古典藏语副动词研究》(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考取北京大学博士)
[8]魏兴舟 2019级硕 《兰州方言类副动词附缀“着”“了”研究》(考取浙江大学博士)
[9]李彩云 2018级硕 《书面藏语la类格助词的多功能性及语义演变》
[10]取米拉姆 2018 级硕 《却域语母语者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考取复旦大学博士)
[11]陈小琪 2018级硕 《美国沉浸式汉语学习者语法偏误研究》
[12]刘伟峰 2017级硕 《甘肃藏巴哇藏语语音研究》
[13]赵昊亮 2016级硕 《新发现语言拉茸语初探》(考取巴黎三大博士)
八、开设课程
[1]研究生: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研究,语言田野调查
[2]本科生:语言学概论,藏语入门
九、招生意向
[1]硕博招生:欢迎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语言接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2]博士后合作:功能-类型指向的语言学研究
十、联系方式
广东省 广州市 海珠区 新港西路 135号 中山大学中文堂715室(510275)
E-mail:shaomy3@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