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楠,201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诗词学、近代文学,兼任中国词学会理事,广东省弦歌教育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参与广东省高校科研项目等,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明清词总集研究》(22FZWB072),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清词选本研究》(19YJC751030),主持。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中国传统诗乐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性发展》(2021WTSCX001),参与。
学术论文
《声音之道:况周颐读词论与词学传习》,《文艺研究》2024年第12期。
《〈沧海遗音集〉与清季民初的词史演进》,《学术研究》2023年第10期。
《选本编纂与清词史图景的当代建构》,《中国诗学研究》第二十三辑,2023年。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胡适与王国维词学离合考论》,《江海学刊》2022年第2期。
《论近代词学史上的”声调之学”》,《文艺研究》2020年第6期。
《20世纪前期词体与新体乐歌的离合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20世纪前期传人型词选的编纂及其词学史意义》,《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民国时期明清词集丛编的编纂特色及学术价值》,《东吴学术》2018年第5期。
《中体西用与通贯治学:王国维研究的立场与方法——〈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评介》,《中国韵文学刊》2017年第2期。
《晚清民国时期的清词总集编纂与清词史的建构》,《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66-172页
《李冰若<栩庄漫记>初探》,《词学》第二十九辑,2013年。
获奖情况
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4年)
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主题曲征集大赛一等奖(2022年)
第十一届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成员,2023年)
文化建设与社会服务
2024年,参与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交响史诗《大学之道》创作。
2023年,参与中山大学“红色三部曲”之《奋斗的岁月》剧本创作。
2021年,参与中山大学“红色三部曲”之《中山情》剧本修订。
2023年6月和2020年7月,两次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录制央视音乐频道《音乐公开课》中山大学特别节目,随学校师生团队开展美育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