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丛珊,女,1989年生,吉林白山人。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国资博士后。2021年9月经由中山大学“百人计划”进入中文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濒危语言描写记录、形态句法研究以及国际汉语教育。

开设课程:

研究生:偏误分析

本科生:汉语综合中国概况

主要论文:

[1] 丛珊.2022.论托河路鄂伦春语的副动形式.《语言研究集刊》第29:134-155

[2] 秦鹏,丛珊.2022.鄂伦春语是非问句的两种语调编码方式.《当代语言学》第4:501-514

[3] 丛珊.2022.试论托河路鄂伦春语的体范畴.《语言研究》第1期:107-115页

[4] 丛珊.2021.鄂伦春语的领属结构类型研究.《民族语文》第4期:29-41页

[5] 丛珊.2021.鄂伦春语祈使句的形式与功能类型.《满语研究》第1期:61-65页

[6] 丛珊,谭震.2021.托河路鄂伦春语的几种音系过程及规则分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46-52页

[7] 丛珊.2020.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法研究述略.《民族翻译》第5期:81-89页

[8] 丛珊.2020.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复合名词的构词法及语义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第5期:156-161页

[9] 丛珊.2020.鄂伦春语疑问句的类型及其特征.《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179-184页

[10] 丛珊.2019.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鄂伦春语语法关系探析.《满语研究》第2期:38-46页

[11] 丛珊.2019.鄂伦春语的并列结构及类型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133-142页

[12] 丛珊.2018.托河路鄂伦春语的格范畴.《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107-117页

[13] 丛珊.2018.托河路鄂伦春语濒危现状调查研究.《民族翻译》第3期:64-71页

[14] 丛珊.2018.鄂伦春语示证范畴的类型学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153-159页

[15] 丛珊.2018.鄂伦春语致使结构标记的语法化过程.《满语研究》第1期:36-43页

[16] 丛珊.2018.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国俗词语调查分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84-89页

[17] 丛珊,谢郴伟.2017.鄂伦春语的元音格局及其高元音的声学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150-157页;《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主要著作:

[1] 丛珊(编著)《唐氏源流——南雄珠玑巷姓氏文化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濒危鄂伦春语形态句法研究”(20CYY044,在研)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境内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2019M660924,已结项)

[3] 教育部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民族语言调查·新疆塔城锡伯语喀拉哈巴克土语”(YB1925A020,已结项)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形态句法专题研究”(ZBH20191034,已结项)

[5] 美国Firebird人类学研究基金会项目The Documentation of Oral Literature of the Oroqen Language”(20170102)

二、参与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18ZDA298)主要负责子课题“阿尔泰语系语言形态句法类型研究”(黄成龙研究员主持)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满通古斯语言语料数据库建设及研究”(18ZDA300)(赵阿平教授主持)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境内南岛语言示证研究”(16BYY175)(潘家荣副教授主持)

[4] 教育部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民族语言调查·台湾嘉义邹语”(YB1624A128)(潘家荣副教授主持)

联系方式:

congsh@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