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俊,男,广东东莞人,1988年生,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2.6);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专业师从朱国华教授,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5.6)和文学博士学位(2019.6);2016年10月—2018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访学;2019年9月—2025年4月,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从王坤教授,从事科研博士后和专职科研岗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社会学,研究领域涵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研究和晚明美学。

一、代表性研究成果
[西方文论方向]
[1] 丁文俊:《阿多诺美学的自然记忆与“感性共同体”的生成》,《文学评论》2020年第5期,第22—30页(CSSCI来源期刊,一A).
[2] 丁文俊:《“霍耐特—朗西埃”论争与审美介入的范式重构》,《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第31—45页(CSSCI来源期刊,一A)(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5年第3期全文转载).
[3] 丁文俊:《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记忆伦理及转化》,《文艺理论研究》2019 年第 3 期,第 207—218 页(CSSCI来源期刊).
[4] 丁文俊:《重审‘阿本之争’:“记忆—语言”构型的确立与歧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年第2期,第184—198页(CSSCI来源集刊).
[5] 丁文俊:《神学革命与现代性爆破——论本雅明“1935年报告”的弥赛亚隐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2—122页(CSSCI集刊)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6] 丁文俊:《约翰·费斯克的通俗文化理论与中国语境》,《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12期,第66—78页(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中国美学方向]
[1] 丁文俊:《审美政治的生成:晚明文化思潮的“身体—空间”观念的嬗变》,新北: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4.
[2] 丁文俊:《晚明园林美学的生活范式转向与政治重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第82—94页(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24年第17期论点摘编).
[3] 丁文俊:《“欲望化身体”的生成:晚明士人阶层的审美转向——以<长物志>居室艺术为例》,《中国美学研究》2020年第2期,第66—76页.
[4] 丁文俊:《审美和道统的共通与间距:论晚明审美思潮的政治潜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第5期,第110—121页.
[5] 丁文俊:《欲望的生成逻辑:对<长物志>审美法则的考察》,《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第98—107页.
[6] 丁文俊:《作为方法的“身体—空间”视域——从文化社会学视野进行中国美学研究的可能性》,《美育学刊》2020年第1期,第86—94页.

[文化研究方向]
[1] 丁文俊:《工业遗产与记忆表征:广州紫泥堂项目的美育潜能》,《都市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第292—307页(CSSCI来源集刊).
[2] 丁文俊:《当代中国健身运动的身体经验生成及其潜能》,《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第219—232页(CSSCI来源集刊).
[3] 丁文俊:《替代性的欲望满足:宫斗题材作品中的乌托邦书写》,《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第212—223页(CSSCI来源集刊).
[4] 丁文俊:《政治公共性与城市空间的再分配——广州东山口历史记忆的阐发潜能》,《都市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第58—74页(CSSCI来源集刊).
[5] 丁文俊:《承认关系的建构及其限度——论<爱情神话>对生活伦理的重构》,《汉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第89—96页(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二、科研项目
[1]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记忆的政治:‘阿本之争’的历史境域与当代延伸”(23FZWB089).
[2] 2021年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德法之争的审美阐释研究”(GD21CZW01).

三、联系方式
邮箱:dingwj7@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