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
陈志勇,湖北嘉鱼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遗产》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曲史、戏曲文献学、戏曲民俗学;近年学术兴趣主要涉及:戏曲传播与接受、戏曲文本流动与变异、书籍史与阅读史等领域。
- 开设课程
-
给本、硕、博开设:《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曲名著品鉴》、《中国戏剧文化十五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四)》、《中国戏曲史专题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
- 主要著作
-
-
《清代梆子皮黄戏源流考论》(独著,34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
《明传奇佚曲全编》(独著,三册,120万字),中华书局2021年3月版。
-
《汉剧与汉派文化》(独著,22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版。
-
《民间演剧与戏神信仰研究》(独著,3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
-
《汉剧史论稿》(合著,5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广东汉剧研究》(独著,49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
- 文献整理
-
-
《明清孤本戏曲选本丛刊》第一辑(全46册),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
《汉剧研究资料汇编》(96万字,第二主编),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
-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参编),清代卷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
- 代表性论文
-
·《制造“私情”:<西厢记>张生、红娘关系的“庸俗化”与读者接受》,《文艺研究》2023年第2期。
·《士商便览、旅行类书与晚明闽刻曲选的读者定位——书籍史视域下闽刻戏曲选本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曲种分类法、小字注释与胡文焕的选本制作——基于晚明曲选<群音类选>的考察》,《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孤本传奇<八义记>与明代“赵氏孤儿”改本戏文——兼及改本戏文形态及性质的再讨论》,《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傀儡艺人的“幻术”表演——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解义兼及戏剧图像的研究方法》,《学术研究》2022年第9期。
·《武宗南巡与明代正嘉之际南曲戏文的兴起》,《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魏长生的关键词:男旦、粉戏与帝都大众娱乐业》,《民族艺术》202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晚明戏曲选本中“滚调”的结构功能与表演形态——兼论滚调向板腔体戏曲的演化路径》,《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
·《想象读者与阅读引介——孔尚任编创<桃花扇>系列“副文本”的意图及意义》,《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清代弋阳腔的“正统化”及其雅俗的官民分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清朝国服禁戏与民间违禁演出的冲突及缓释》,《暨南学报》2021年第1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1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
·《“乱弹”释义与清代戏曲“乱弹时代”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20年第6期。
·《元本<琵琶记>生角主线与乡村士子困局的书写》,《湖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西安的秦腔秦伶》,《戏剧艺术》2020年第1期。
· 《清中叶梆子戏的宫内演出与宫外禁令——从内廷档案中的“侉戏”史料谈起》,《文艺研究》2019年第9期。
·《梆子戏崛起与清代前中期剧坛的变革》,《浙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
· 《晚明戏曲集<乐府红珊>的编纂体例与选本个性——兼及戏曲文本研究的多向度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清代吹腔源流及其与周边声腔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惩戒与娱乐:明清时期的宗族罚戏》,《江淮论坛》2019年第5期。
·《“梆子秧腔”考——兼论梆子腔与弋阳腔、昆腔的融合》,《戏曲艺术》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从清代“楚曲”剧本看汉调的早期演出形态》,《文化遗产》201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二黄腔”名实考辨——兼论“皮黄合流”的相关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商帮、行会与近代汉口的会馆演剧——兼论中国戏曲史上“商路即戏路”之命题》,《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
·《晚清岭南官场演剧及禁戏——以<杜凤治日记>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民国戏班价银的约定与收取——以香港、日本藏粤剧戏班经营文书为中心》,《暨南学报》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沈璟及族裔与明末清初江南曲学格局的变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荀慧生与1930年代京剧“四大名旦”的评选——以<戏剧月刊><申报>等民国报刊为中心》,《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潮州“关戏童”与潮剧戏神田元帅信仰考——兼驳“关戏童”为潮剧鼻祖说》,《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
·《明代坊刻曲选对<三国志>戏目的改窜及动因探考》,《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4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
·《明代湖北地区戏剧文化史料考释》,《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1期。
·《孤本明传奇<剑丹记><玉钗记>的作者问题——兼论古代剧本著作权与署名不对称现象》,《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16年第4期。
·《明末清初“楚调”的兴起及其声腔的衍化》,《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燕兰小谱>作者安乐山樵考》,《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15年第1期。
·《论明杂剧<苏门啸>的版本形态与文本价值》,《文化遗产》2015年第1期(与杨波博士合撰,第一署名)。
·《琉球演剧与明清中国戏曲之东渐》,《文艺研究》2014年第1期。
·《汉调对京剧形成的独特贡献》,《武汉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与朱伟明教授合撰,第一署名)。
·《论“猿猴盗妇”故事的文人想象与宗教叙事》,《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
·《论民间戏神传说的互文叙事形态》,《民族艺术》2013年第2期。
·《戏曲行业“二郎神”信仰的生成与消歇》,《民族艺术》2013年第3期。
·《中国戏神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民族艺术》2013年第4期。
·《戏神研究的观念、方法与戏剧史意义》,《民族艺术》2013年第5期。
·《仪式与演剧:田公元帅信仰的戏剧人类学考察》,《民族艺术》2013年第6期。
·《南戏戏神田公元帅信仰变迁考》,《文化遗产》2013年第2期。
·《<钵中莲>传奇写作时间考辨》,《上海戏剧学报学报》(《戏剧艺术》)2012年第4期。
·《论方言与地方剧种“种类”的多样性》,《文化遗产》2012年第1期。
·《古剧脚色“丑”与民间戏神信仰》,《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近百年民间戏神信仰之研究》,《民族艺术》2011年第3期。
·《汉剧百年研究史:历史、现状与反思》,《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6期。
·《论民间戏神信仰的源起与发展》,《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
·《道教“九皇神”与民间戏神信仰考》,《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钱热储和萧遥天的“外江戏”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关公戏演出禁忌的生成与禳解》,《戏曲研究》第7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老郎神信仰的民间考察》,《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徽班汉伶米应先生平与家世考——兼论米应先对京剧形成的贡献》,《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07年第2期。
- 科研项目(仅列作为主持人的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明代戏曲选本叙录与编刻形态研究”(2022.9~2026.1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梆子皮黄戏源流考论”(2018.9~2022.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传奇佚曲辑录、整理与研究”(2012.5~2016.6)。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戏曲‘花雅同本’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2018.7~2022.1)。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民间演剧与戏神信仰研究”(2010~2012)。
- 获奖情况
-
·独撰《汉剧与汉派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获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图书奖(2021年)。
·合著《汉剧史论稿》,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20年),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
·主编《明清孤本戏曲选本丛刊(第一辑)》,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2018年)。
·合著《汉剧研究资料汇编》,获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5年)。
·独撰《广东汉剧研究》获首届南粤出版奖图书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