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第三次集中研讨会
6月9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南校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会。中心组成员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围绕学习改革开放时期历史,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了集中学习讨论。学习研讨会由系党委书记于海燕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贞作“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的主题报告。朱贞副教授从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开始,结合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具体讲解,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徘徊中前进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实行,在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转型,在农业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直面长期执政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这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把握机遇,勇迎挑战。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系党委副书记陈方和副系主任林华勇教授作主题发言。陈方副书记围绕“经济特区发展的启示”,从经济特区的含义、发展与特点、意义等方面分享了心得体会。她认为,经济特区的创办与成功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是对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有力印证。
林华勇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七章“伟大历史转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分享了学习体会。他表示,改革开放在理论上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这都标明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和人民解决各种难题、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思路。
系党委书记于海燕围绕 “发扬改革开放精神”谈了体会。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持之以恒等精神内核,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他与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