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9月19日,第七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文堂落下帷幕。系党委于海燕书记、陈方副书记、副系主任范常喜教授、刘湘兰教授、陈伟武教授、董上德教授等嘉宾出席闭幕式。
闭幕式上,专家代表刘湘兰教授和博士生代表王涛分别发表了感言,他们对本次论坛作出高度评价。刘湘兰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在学术之路上的感悟,鼓励同学们发挥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做有格局、有情怀的中文学人。来自复旦大学的王涛同学则以“两个代表”高度概括本次论坛,认为论坛代表了中大中文系悠久的历史底蕴、代表了中文系充满活力的学术气象,在此能感受到前辈大家们的道义和担当。他代表全体与会博士生对老师们的宽容和包涵表示衷心的感谢。
发言环节结束后,到场嘉宾为获得本次论坛优秀论文的同学颁奖。本次论坛共评选出12篇优秀论文,它们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福建师范大学苏立君的《“精神政治”与“自我技术”——韩炳哲对晚期福柯的误读式续写》、北京大学许典琳的《<史记>“而”的篇章衔接用法——兼论<史记>语料再分类》、南京大学韩超的《荀悦<汉纪>版本源流考述》、复旦大学王涛的《馆阁试律与早期试律诗学的建构》、武汉大学谭静的《从元杂剧<老生儿>英译本剧评看十九世纪英国的中国戏剧批评》、上海师范大学李晓琴的《评价性换言标记构式“往X里说”》、北京大学沈相辉的《<汉书·扬雄传>中的身份认同与自传叙事》、复旦大学战玉冰的《类型突破:知识癖、叙事迷宫与摄影术——论小白的谍战小说》、中山大学李毅翔的《爱欲、自我认识与修辞术——柏拉图<斐德若>神话修辞的哲学意图》、华东师范大学郭健的《声音的幽灵:齐泽克文化批评中的听觉纬度》、郑州大学高思莉的《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辑方法与先唐文献的整理与改写》、西南大学李笑的《“思想启蒙”与1940年代乡村的抗战动员难题——以于逢<乡下姑娘>为中心》。中文系党委于海燕书记及到场嘉宾为同学们颁奖,并合影留念。
至此,第七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专家代表刘湘兰教授发言
博士生代表王涛发言
优秀论文第一组合影留念
优秀论文第二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