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讲座2018(50) 孙少华博士:文本批判的确立与消解
文本批判的确立与消解
中文系学术前沿讲座2018(50) 孙少华博士:文本批判的确立与消解
主讲:孙少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
题目:文本批判的确立与消解
主持:刘湘兰教授(中山大学)
时间: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晚上19:30-21:30
地点:中文堂301室
主办: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学报、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
欢迎参加!
------------------------------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中古文学文本研究兴盛,文本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研究文学史的新思路。但是,文本研究也存在技术性、机械性弊端。文本研究,除了关注文本自身,必须注意到文本周围的“人”的作用。这个“人”,既包括文本同时代的作者、编者、读者,也包括后世的读者、改编者、刊刻者、研究者。文本具有社会属性,其产生受到利益、自由、责任三大要素的制约。“批判性”是文本力量的表现。对文本的批判,表现形式不一,作者、编者、刊刻者在对文本进行处理的时候,本身就包含着批判的性质;而读者、研究者的态度,也体现着一定的批判精神。经济、政治、文化总量的不发达、不平衡,就会使得文本退隐,其批判力量被消解。而文本的稳定,是秩序、思想、文化的稳定,也是社会稳定的特殊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本,大多属于“集体智慧”,因此属于一种“集体制作文本”。就此而言,“作者身份”问题,就显得不如西方如此重要。
【主讲人简介】
孙少华,山东莱芜人,1972年生,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唐文学文献学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文本的抄撰与流变》(合著)等书多部。
【讲座海报】
中文系办公室
201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