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 海外亚洲研究与跨学科对话”项目系列讲座(五)和谐与自然:来自《老子》与《慎到》的启示
主讲:Eirik Lang Harris(郝令喆)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题目:和谐与自然:来自《老子》与《慎到》的启示
时间: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14:00-16:00
主持:郭丽娜教授(中山大学)
地点:中文堂912室
主办: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
语言:中、英语
欢迎参加!
------------------------------
【内容简介】
本讲座基于《老子》和《慎子》逸文,统列各种有关和谐的思想,以进一步认识和谐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对当今世界寻求和谐共存之道的潜在理论启示。讲座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老子》和《慎子》对天、地、和自然世界等之理解存在重要的相似之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子》和《慎子》文本所呈现的和谐概念均源自这一观点,即:认识并顺应自然是实现和谐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指出,虽然《老子》和《慎子》对自然世界有相似理解,但他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却存在分歧。老子认为有可能恢复一套纯粹的自然性情,包括相当有限的欲望。因此,他相信社会和谐可以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实现,人们可以和睦相处。另一方面,慎子则认为人类性情中含有自私自利的根基与核心,且永远无法根除,因它不是社会化的产物,而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因此,慎子相信,社会和谐的实现与保持须倚赖外部力量(例如规章法制)。
【主讲人简介】
Eirik Lang HARRIS(郝令喆),于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9),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早期中国道德与政治哲学,尤其是早期哲学对当代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潜在借鉴价值。著有研究法家代表人物慎子的专著《<慎子>佚文哲学分析与翻译》(The Shenzi Fragments: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6);先后发表研究韩非子、慎子、荀子、及其他早期中国思想家理论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曾发表《墨子》、《庄子》部分章节的英译,《慎子》佚文全本英译。
【讲座海报】
中文系办公室
201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