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预告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预告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中文堂301会议室)
9月16日上午
8:30—8:45 会议开幕式
主持人:张均(中山大学)
介绍与会专家
林岗教授致辞
8:45—9:15 会议主题报告
主持人: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
报告人和题目(每位报告人发言15分钟)
洪子诚(北京大学):当代中外文学交流史料整理的问题
於可训(武汉大学):“史”与“料”——谈当代文学史料问题
9:15—10:25 研讨会第一场
主持人:宋剑华 (曁南大学)
发言人和题目(每人发言8分钟)
1,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史料:从现代到当代
2,王本朝(西南大学):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问题意识
3,方长安(武汉大学):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思路、方法
以上三位发言,敬请吴敏女士评议,时间6分钟
4,刘 艳(《文学评论》):史料、材料的支撑与学理性文学批评
5,刘卫国(中山大学):朱自清日记的学科史价值
6,袁洪权(西南科技大学):康濯《我对萧也牧创作思想的看法》的版本修改
7,巫小黎(佛山科技大学):文学研究“史学化”与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以上四位发言,敬请吴俊先生评议,时间8分钟
10:25—10:50 合影、茶歇
请各位专家移步中文堂一楼大厅合影
10:50—12:00 研讨会第二场
主持人: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
发言人和题目(每人发言8分钟)
1,吴秀明(浙江大学):当代文学史料:面对“初级阶段”的反思与拓展——基于整体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研究的一种解读
2,吴 俊(南京大学):社会“变局”或转型时代学科建设中的史料研究问题——以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为中心
3,谢有顺(中山大学):自我历史化的隐忧
以上三位发言,敬请刘艳女士评议,时间6分钟
4,惠雁冰(延安大学):从《三里湾》看赵树理的“新变”与“固守”
5,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论大众的、民间的、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
6,付祥喜(广州大学):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窄化”现象
7,王秀涛(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与文联的成立
以上四位发言,敬请贺仲明先生评议,时间8分钟
9月16日下午
14:30—16:00 研讨会第三场
主持人:於可训(武汉大学)
发言人和题目(每人发言8分钟)
1,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乾嘉学派”——以洪子诚、程光炜、吴俊等的研究为例
2,宋剑华(暨南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原文本”收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3,金宏宇(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料批判
4,斯炎伟(杭州师范大学):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顶层设计及其领导机制
以上四位发言,敬请王秀涛先生评议,时间8分钟
5,武新军(河南大学):十七年文学报刊史料研究中的问题
6,易 彬(长沙理工大学):个人写作、时代语境与编者意愿——汇校视域下的穆旦晚年诗歌研究
7,王卓异(汉密尔顿大学):Transforming the Liminal Hero
8,曾令存(嘉应学院):当代文学史料的甄释与文学史编写
9,赵 斌(衡阳师范学院):中国近代文人日记的文体特征及其现代性嬗变
以上五位发言,敬请方长安先生评议,时间10分钟
16:00—16:20 茶歇
16:20—17:50 研讨会第四场
主持人:洪子诚(北京大学)
发言人和题目(每人发言8分钟)
1,林 岗(中山大学):现代文学史料工作在今天的意义
2,吴 敏(华南师范大学):周扬与日本文化关系述略
3,伍方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后现代语境下的史料与历史叙事的确定性问题
4,胡传吉(中山大学):中国当代人文期刊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一点体会
以上四位发言,敬请张涛先生评议,时间8分钟
5,李建立(广州大学):《波动》“手抄本”说之考辨
6,张 霖(北京外国语大学):赵树理与《说说唱唱》
7,谢 丽(《河南大学学报》):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与期刊选题策划
8,侯桂新(华南师范大学):大饥荒年代的作家日记
9,张 均(中山大学):《创业史》“新人”梁生宝考论
以上五位发言,敬请王本朝先生评议,时间10分钟
17:50—18:00 闭幕式
主持人:金宏宇(武汉大学)
学术总结(代闭幕辞):吴秀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