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研究生谭钦允荣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微党课”决赛二等奖

发布人:中国语言文学系

  6月21日,由学校党委组织部主办、我系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微党课”决赛在怀士堂举行。经过一个多月全校各校区的初赛选拔,共有13位选手闯进决赛。我中文系2016级研究生党支部谭钦允同学代表中文系党委继获得南校园比赛一等奖后,荣获决赛二等奖。

  谭钦允同学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从“非遗保护”入手讲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继承者。谭钦允同学对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除了用演讲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身体力行地参与校内外各种研究工作和文化推广活动,为文化发展奉献力量。

文化研究,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作为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积极参与非遗民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参与所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曾参与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

2017年7月至8月,他与我系其他6名同学组成研究团队,赴江西省革命老区乐安县调研该县非遗项目“乐安傩舞”“乡射遗乐”和“蛋雕制作技艺”。谭钦允与团队成员在盛夏顶着热辣的太阳,走村入户、实地采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乐安非遗文化研究团队合影
乐安非遗文化研究团队合影

 

谭钦允(左一)采访乐安傩舞传承人
谭钦允(左一)采访乐安傩舞传承人

  此外,2017年3月至12月,谭钦允参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广州醒狮”调研课题,并任课题组组长,与团队成员实地调研11个区醒狮队伍的发展现状,并为醒狮发展出谋划策。

 

谭钦允进行广东醒狮调研
谭钦允进行广东醒狮调研

  谭钦允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起加入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为公众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的讲解充满激情,并能结合专业特长分享对于文化的理解,每次都能吸引大批观众围观聆听。

  2017年1月,谭钦允被评为广东省博物馆“金牌志愿者”;2017年1月和2018年1月分别获得广东省博物馆2016年度和2017年度志愿者“主持风采奖”;2018年1月获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2017年度“小蜜蜂奖”。

谭钦允(左一)为观众讲解端砚文化
谭钦允(左一)为观众讲解端砚文化
谭钦允为观众讲解南粤古驿道
谭钦允为观众讲解南粤古驿道

 

积极参与,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谭钦允同学爱好戏曲、诗词朗诵、古筝、演讲等,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活动。

  2017年4月,他加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组织的“青评点梅花”项目并成为广州青年剧评团成员,对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作品进行评论,评论作品发布在《羊城晚报》、《东方艺术》和《南国红豆》2017年增刊。

  2016年至2017年,他参与了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我们的城市》志愿活动,协助并参与12集视频短片的策划、拍摄、演出和配音工作。

  2017年7月他参加中山大学“党在心中”主题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此外,参加了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的2017年世界读书日诗词朗诵活动、中文系举办的“中华传统诗词朗诵、戏曲表演晚会”、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年会,由中山大学红楼梦学社创作的舞台剧《泣血红楼》等,并有精彩的表演。

谭钦允(左一)参与《我们的城市》拍摄工作
谭钦允(左一)参与《我们的城市》拍摄工作

谭钦允同学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当代青年党员发挥专业特长投身新时代建设,通过研究、传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文系党委、中文系师生正在结合专业特长,弘扬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谭钦允参演舞台剧《泣血红楼》
谭钦允参演舞台剧《泣血红楼》
谭钦允在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年会上表演
谭钦允在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年会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