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党支部开展“廉洁读书月”活动

发布人:中国语言文学系

 

以廉洁自居

罗成(文艺理论支部书记)

古代的廉政者常用莲花自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必然是经历了世间风雨的洗礼,战胜了世俗权财的诱惑,方能傲然脱俗的屹立在淤泥之上,开出廉洁的花朵。前人总结道:有德有才为上人,有德无才为中人,无德无才为下人。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重视个人的德行了。一般人要德行良好,作为人民公仆就更应该以身作则,以廉洁自居。

“官”字,头戴一顶乌纱帽,帽下两个口被紧紧地连着。为官者为帽下口,百姓为最下面的大口,为官者在其职谋其事,与百姓紧密联系着,言行要为百姓着想,秉公执法,公正廉洁。我们人民的父母官,戴着人民国徽的帽子,则更应该大公无私地为人民说话、替人民发声,为人民多做实事,做一个有官德的官,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言不可信,行不端正,就不是人民拥护的对象,只能被人民唾弃。因此,为人处事中德行很重要,为官官德更加重要。

官德在我国古代开始就已经被人们所重视,富有官德的人流芳百世。

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孙休喜欢吃鱼,一天,有人弄来一大筐鱼要送给他。公孙休对送鱼者说:“我靠俸禄足够买鱼吃,如果我今天收了你的鱼,明天还有可能收其它的东西,人的私欲难填,我必然会被罢官,还有可能进监狱,那样我就再也吃不成鱼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能收你的鱼,如果世人得知送鱼之事,于你于我都不利”。于是,来人明白道理后立刻把鱼收回。

东汉官员杨震,他任东莱太守时,因事客居昌邑。他的学生王密时任昌邑县令,乘夜送去十两金子,并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当即严厉晓喻王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于是,王密只好收回金子。杨震因此被誉为“四知先生”。

汤斌为官一生,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肇庆市怀集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叶洪强常说一句话“作为党员,要履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要终身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人生宗旨。年仅39岁的他却已经走遍了怀集县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在艰苦的环境下超负荷工作,废寝忘食,身体因此每况愈下。经常性的鼻塞流脓、呼吸困难的症状,最终也发展成了鼻咽癌。虽然死神的手握住了他的咽喉,但是他却依旧积极投入工作中,对他而言“工作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工作使我忘却了身体的不适,疾病困扰不了生活的强者!”虽然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依旧潜心学习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和业务书籍,在各大杂志、期刊上发表了很多论文,获奖无数。这是一位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工作中的好干部,燃烧着自己,温暖着怀集县的村民。

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我国经济和各方面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我国在发展,官德也更需要弘扬。为官者,讲官德、践官德,永远是是立身之本,力量之源,事业之基。没有官德,缺少官德,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要提高官员的官德,首先要提高官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加大监督力度和建设完善制度,要求官员依法行政公道正派。最后要对所有从政为官者进行官德教育培训,加强官员学习共产党等各种学习文件,同时官员鼓励虚怀若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深入体察民心民情。

廉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也由个人的修养发展到对官员的道德要求,进而到今天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价值取向,一种社会的价值追求。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党员的认可,形成的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准则,现在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法律准则。

一个廉洁的社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将会导致一个社会承受沉重的政治代价和经济代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指出,要注重廉洁,坚持社会道德的正确取向。从而才能维持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保障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自古至今,“廉则国昌,腐则国灭”。多少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故事,都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所以,各国都明确的指出,我们要发展、要和平就需要廉洁作为保障。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他在什么程度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倡导的是奉献主义,社会价值观。而个人主义是廉洁的主要敌人,误导一些人走向世界不归之路,损人又不利己。马克思从实践中总结得出:作为领导者,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路线,坚持群众观点才能有出路;腐败、个人主义是只会害人害己,只有廉洁才是一条正确的路。

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而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道德,正好是“修”的对象。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华中形成“廉洁”这种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并且保持永远在心中指导着自己的行为。

官要以德为重,以廉洁自居,社会主义的旗帜方能长久飘扬。

 

阅读文献:

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

2、《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

3、《基层腐败案例剖析》:中国方正出版社

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5、尚勇:《中国信念——直面八个关注热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