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与文献党支部开展“廉洁读书月”活动

发布人: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6年107日至1010日,本支部在中文系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廉洁读书月活动。黄天骥、欧阳光、杨权、史洪权等多名同志先后参加测试,并由史洪权代表并撰写征文《从公仪休休妻说起》,圆满完成了任务。

 

《从公仪休休妻说起》

 

公仪休本是鲁国的博士,后以学优才丰擢升为相国。他的妻子布织的很好,能够在市场上卖出高价来。公仪休得知此事,将织机焚烧掉,并将妻子赶出了家门,并说:“欲令农工士女安所雠其货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的货物吗?”

古代中国的丈夫休掉自己的妻子,有所谓的“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公仪休的行为,即使在那个时代也是滥用了男性的权力,是需要批判的对象。但他所说的那句话却很值得我们思考。相国的妻子有没有可能织的一手好布,答案是肯定的。人能不能把工作做得好跟身份无关,而与能力有关。但她的产品流入市场,却一定会挤占普通织妇的盈利空间,哪怕后者能够织出与前者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的布。原因在于,许多购买者所想要购买的不仅仅是布,而是其背后隐藏的权力,为此即使是溢价购买也在所不惜。

联想到昨日看到一则信息,中央台原一姐倪萍五十二岁开始学画,2011年,她的国画《韵》和《仙境》分别拍出了118万、150万的高价。一位专业画家评论到,纯粹从画的价值,不考虑名人效应,估计也就值几千块而已。按照基本的常识和逻辑,一个人五十岁开始学画,即使再有天赋,再加努力,画能够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就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遑论拍出如此的高价来。但现在出现这种违背常识和逻辑的现象,能够拿得出这个钱的拍卖者肯定又不是脑残,那么我们很容易判断出他们所支付的价格,其实购买的是倪萍背后的潜资源和隐权力。

如此看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制定确实是有的放矢,直击要害。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有关规定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者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的,该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其本人应当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予以调整职务;不辞去现任职务或者不服从组织调整职务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或许有人会鸣冤叫屈: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从事经商活动,为什么就不能去外企担任高级职务?这不是歧视性对待么?我们必须承认,能够在中国体制内成为领导干部的同志,许多都是英俊之才,他们大都秉持“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理念,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子女成才几率远远高于普通家庭。比如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之子李禾禾,在国内就读于大名鼎鼎的北京四中,作为数学特长生获得奥数北京赛区一等奖。后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未就读),直赴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毕业时获得唯一的工程学院数学奖,进入屈指可数的高科技公司甲骨文工作。如此辉煌的资历,国内任何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都会举手欢迎,如果自己去创业,也有极大的可能获得成功。为什么我们党不允许如此优秀的王谢子弟为祖国发光发热,在商业领域贡献自己的价值呢?其原因和公仪休休妻是一个道理,即这是不公平竞争。

试想一个平民子弟和李禾禾都开办了一家电脑设备公司,都需要去政府公关。对于那位平民子弟来说,对方只是客户;但对于李禾禾来说,对方很可能就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叔叔阿姨,是他父亲的老同事和老朋友。这场竞争可能等不到实力的比拼,恐怕就已经分出了胜负。如果是资本带来的社会关系,那么失败者或许还无话可说;但如果是公权力带来的社会关系,那么这种失败很难让人心服口服,甚至失败者会质疑执政党的公正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退一步讲,即使对方和李肇星并不相识,只要他知道这是李肇星的儿子,依然会影响到最终的选择。

如果说权力多少还会考虑人情的话,那么资本的属性就是唯利是图,是每一分的付出都必须要有回报。外资企业任用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担任高级职务,支付巨额薪酬,肯定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才能,而是以小搏大,以少搏巨。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数起高管为一己之私利而造成了国家的巨额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我们党是以公平、正义、平等为基本追求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对这一基本追求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七十六条的认真研读和思考,由一管而窥全豹,我能充分感受到党中央从严治党、制度管党的坚定决心,也能体悟到党中央保护干部、爱惜干部的良苦用心。

 

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出版社201510月版

 

                                         古代文学与文献党支部:史洪权 

                                            二零一六年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