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刀尖,信念永存” ——中国语言文学系红色观影活动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发扬师生革命奋斗精神,12月4日下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展红色观影活动,组织各支部师生党员、团员代表共40余人观看红色电影《刀尖》。本次活动中,中文系师生通过影片回顾20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当天下午两点半,中文系师生乘车抵达活动地点。随后,师生们观看了时长两小时的影片,在声画光影中重温国史党史,铭记历史征程,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
影片《刀尖》改编自麦家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40年抗战时期的南京,在山河动荡的时代背景中,日伪国共四方势力互相渗透、盘根错节的局势下,金深水、林婴婴等爱国志士选择在刀尖之上行走、游离于敌我虚实之间,为民族大义而战,于刀光剑影、暗流汹涌之中将个人选择与家国命运相连,为民族情怀、理想信念赴汤蹈火,谱写恢宏的英雄壮歌。

在与敌人顽强的抗争中,有的人直面沙场战火,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有的人则潜伏于隐蔽的战线,隐姓埋名、忍辱负重。草蛇灰线、明暗交织,影片《刀尖》以重重谍影展现了战争暗面的复杂与残酷,使师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抗战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为先辈们的无畏精神与坚定信仰所深深震撼。
观影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通过这次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展的红色观影活动,大家重温了这段殊死搏斗的抗战历史,感受到无数无名英雄为挽救国家民族命运奋不顾身,在刀尖与热血中诠释信念所向,在盛世图景下,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将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砥砺前行。
观影感受
富思宇:影片清晰留在我记忆里的,是在江南烟雨迷蒙中晃动的竹影。男女主人公金深水、林婴婴几次坐在山崖前的亭子中,在竹林掩映下,望着前方的一片茫茫白雾。个人、前途、时代的不确定,如同眼前的白雾,覆盖了此时,也覆盖了未来的景色。时代浓雾中的个人同竹影般被来自各方的喧闹之风不断吹拂,而影片探询的似乎就是这群包裹在浓雾下,行走在“刀尖”上的人们,该如何获得走出这团迷雾的方向及力量。金深水在艰难的自我反思与彷徨中,跟随心中信仰,最终完成了个人的成长。我们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怎样走好脚下每一步,我想我们始终需要信仰的力量。
李志雄:《刀尖》的场景构置值得回味,影片中心构图与对称构图的大量运用,颇具匠气,保证了画面的美学效果。雪山,竹林,夜湖等场景既有幽秘,压抑的氛围,又让人联想到“侠风”美学,与爱国特工的身份是契合的,有浑融之感。相较于主线人物,次要人物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如年轻的革命烈士狙击手阿牛,战场上的神勇无私与弹无虚发的战士表现,在竹林被日军追杀,寡不敌众仍奋力相搏的壮烈姿态,都让人动容,中国革命的胜利硕果离不开一个个像阿牛这样的小人物的付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我们不应低估“小人物”的力量,要发挥“小人物”的光与热。
李蕤桐:电影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中敌我斗争的残酷性,烈士们所面对的,是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残酷“刀尖”。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对仁人志士们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有限的个人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事业当中,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