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9月23日,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如期举行。本次论坛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各高校博士生与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热烈交流,共享学术盛宴。


论坛合影
与会的79名博士生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与会论文涉及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汉语国际教育、民俗学、文化遗产与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及博雅学院的三十余位老师参与点评。

文艺学分组

古典文献学分组
论坛共设有8个分组。论坛期间,参会博士生就自己的论文进行约10分钟的陈述,发言完毕,由专家学者进行点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在点评过后,论文作者对评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场气氛热烈而友好,论坛为参会博士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锻炼自身的学科研究能力,展现学术风采,并在交流中启发思路、开阔视野,与会者表示通过讨论交流获益匪浅。
陈述与点评结束后,经过评委老师的现场商定,共评选出优秀论文11篇。至此,第十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附:第十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作 者 |
学 校 |
论 文 题 目 |
陈 腾 |
北京大学 |
《广装潢志》的四部稿本 |
董诗琪 |
中山大学 |
《寒山堂曲谱》版本及编纂考 |
高 琦 |
南开大学 |
战争时期的女性命运与道德选择——从张爱玲的《色戒》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谈起 |
罗雁泽 |
南京大学 |
世德堂本《西游记》“车迟国斗法”考释 |
王威龙 |
武汉大学 |
小报缘何写新诗——五四时期《晶报》文人的新诗接受机制与另类建构 |
王嫣慧 |
北京师范大学 |
从“文化政策”到“文化装置”——论本尼特文化研究的物质性转向 |
张 豆 |
中山大学 |
爱与金钱契约之间的张力:《威尼斯商人》中的婚姻伦理 |
张菲菲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谁让NP.X”的双重释因功能与立场表达 |
张佳伟 |
北京大学 |
孔子是“神话掘墓人”还是“神话弘扬者”?——基于不同神话定义的思考 |
张祎昀 |
北京师范大学 |
论“瓦解”的本义、新解及其理据 |
邹丹娜 |
复旦大学 |
明清二三场用书中的表文写作程式及其文章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