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云讲堂第2讲|程国赋教授:出版文化视角下的明代小说研究

发布人:jiangrt

2021年12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拔尖云讲堂”第二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暨南大学程国赋教授向中大师生做了题为《出版文化视角下的明代小说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何诗海教授主持,有上百位师生在线聆听,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程国赋教授是暨南大学的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入选多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本次讲座有别于常见的作家、作品研究,而是从出版文化的角度,来考察明代小说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

讲座伊始,程国赋教授先指出学术界关于明代小说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还存在很多疑问,例如为何自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后,时隔二百年左右才出现历史小说流派?为何明代小说创作题材相当集中?为何明代小说序跋、评点、插图具有鲜明的广告色彩?程教授表示,这些疑问都与出版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应关注到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小说作为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他以明末凌濛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署名为“即空观主人”的两篇序言为例,说明书商在明代小说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而这一因素在以往古代小说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教授将小说放置在生成过程的整个链条中进行考察,指出刊刻出版业的兴起给古代小说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书坊和书坊主的介入使得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商品特征。

接下来,程教授具体细分为“明代书坊刊刻小说的状况及其特点”“书坊主积极拓展小说稿源渠道”“书坊主推动小说流派”“明代书坊与小说选本”“明代书坊与小说评点”以及“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等六大部分,考察明代书坊与小说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明代小说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演进历程。他指出书坊刊刻小说“形成了建阳、金陵、苏州、杭州四大小说刊刻中心”“呈现明显的家族化倾向”“文人与书坊的结合相当紧密”和“小说评点的兴盛”这四大特点;提出了“明代书坊和下层文人的结合,具有很好的小说史意义,以邓志谟为代表的下层文人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队伍的形成”“从明代小说刊刻角度来看,评点更多体现出广告效应,可以说它是一种由广告演变而来的小说批评方式”等等精彩的观点。

最后,程教授作出总结:从出版文化角度考察明代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作为商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可以发现明代书坊与书坊主在小说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突出的作用。同时表示对于书坊主对小说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既要肯定他们的贡献,也要认识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他们的参与对小说的创作、刊刻、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如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过于注重市场与读者的因素,加之缺乏版权意识而随意翻刻、删改,造成小说版本的复杂甚至混乱局面;为了占领市场造就了很多粗制滥造的急就章等。

在讲座的尾声,何诗海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何教授认为,明代文学生成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造成文学创作、批评、思想的变化,读者、作者、书商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程教授能敏感、准确地抓住书坊、书坊主这一小说创作、生产、消费的链接点,在内容、观点和方法上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开拓了古代小说研究、文献研究的新领域,对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程老师就“当时书商如何预防盗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撰稿:张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