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坛第196期|杨早研究员:重新发明小说──晚清通俗小说与当下网络小说之比较

发布人:jiangrt

 2021年11月7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名师讲坛第196期在线上如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早老师主讲题为“重新发明小说──晚清通俗小说与当下网络小说之比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系林峥副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的四百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杨早老师中山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拾读汪曾祺》《元周记》《早生贵子等著作杨早老师此次回母校为学弟妹们讲座,有纪念意义。

杨早老师首先阐明了选题的由来。清末民初与当今社会都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而晚清通俗小说与新世纪以来商业文学网站的出现,都使旧有小说传统出现巨大分野,要求我们对小说的定义进行更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杨早老师提出了“重新发明小说”的命题。

杨早老师以梁启超、周作人的文学理论开篇把通俗小说放置于一个很宏阔的学术视野中小说在近代首先被梁启超抬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从不登大雅之堂的读物变为改良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周作人在1932年《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认为“通俗文学是比较原始文学进步一点的。它是受纯文学的影响,由低级的文人写出来,里面羼杂了很多官僚和士大夫的升官发财的思想”。但是周作人又不得不承认通俗文学更受大众欢迎,这是因为通俗文学的一大作用就是让人“爽”。周作人把中国文学的历史分为“言志”与“载道”两种传统,但是通俗小说完全以盈利和娱乐为目的,显然已经超出传统文学史框架。

接着杨早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清末民初的文学环境中,探讨晚清通俗小说的发展状况。晚清时期,写作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小字密排成为通俗小说的排版模式,“著书与市稿者,大抵实行拜金主义”,晚清通俗小说的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特点已经十分明显,同时对小说娱乐功能的强调也达到顶峰。与此同时西方小说的大量引进带动通俗小说迅速类型化通俗小说得以完全根据市场确定内容,从而能够反映当时当下社会最大多数读者的心态和价值观。然而,即使通俗小说在晚清时期大受欢迎,它却始终处于新文学的压制之下。当时梁启超、叶圣陶等人对通俗小说大加批判,他们认为通俗小说迎合人的快感,最终会导致社会风俗道德极速下降杨早老师指出,这种以新文学眼光来审视通俗文学的批判方式依然存在于当今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批判中。

回到当代杨早老师以穿越小说为例来讲述当代网络小说的发展情况。穿越小说开始以情爱为主线,后来成为一种包含历史、玄幻、言情的跨类型小说。杨早老师梳理了穿越小说的发展脉络,指出晚清小说中就已经存在穿越小说的先声。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前二十回,针砭现实,主打“社会、政治”,后二十回则是对未来的想象,重在“理想、科学”,它实质已经涵盖了穿越小说的基本特质:穿越时空与改写历史与晚清小说相比,当代穿越小说展现了更多新特点首先,当代穿越小说多是回到过去,这已被看成是中国穿越小说区别于西方或者日本同类型的小说的一大特性。当代穿越小说的最大卖点就是使当下价值观和知识与古代环境发生碰撞,进而达到一种改写历史的快感。第二,当下穿越小说的思想、政治与伦理等方面的复杂性不是晚清小说作者可以想象的,它需要作者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于古今价值观的正确认知许多作者已经开始注重小说中历史细节的考证。第三,当下网络小说并非基于域外文学爆炸性的翻译引进,它也打破了来自西方旧文学体制中“短篇、中篇、长篇”的秩序分层。以叙述方式为例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当代穿越小说较少采用复调叙事,更多使用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同时网络小说的体量大幅增加读者不必在阅读过程中做过多思考只需简单跟随文本进行阅读最后在写作技巧方面,当下穿越小说与晚清前辈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抓住读者并让他们保持阅读的热情。但是当下网络小说较之以往相比,更为直接地面对读者,这种作者与读者的全新互动方式也给网络文学带来了许多改变。

杨早老师总结到,从晚清至“五四”文学发展脉络发展来看,虽然限于大的环境,文学的诸多可能性遭到压抑,但应和时代的需求,新文学走出了一条自我生长之途,而且带动了大众文学的整体发展,基本完成了文学体系的重建。通俗文学则追随着大众文学的脚步慢慢前进,这其中则包含着新文学对通俗文学的压抑。而到了当今时代,旧有文学体系又开始出现了重新洗牌和反弹在新一轮文学重建的过程中,传统文学体系中积累的经验,探索与翻译资源,或可成为新兴文学的“外援”,而它的“内应”,正是这个体系内部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杨早老师指出一些网文作家在市场之外,正进行着许多新的探索和自我表达方式,所以他强调我们不要用封闭性的观点来看待网络文学只有用学术的观点、文化观点来考察网络文学,才能够看到它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杨早老师介绍了网络文学中“影视IP”、“网文出海”、“现实主义”这三个热门概念,并对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做出思考。杨早老师认为网络文字中影视化的介入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使网络文学变得更为功利化,又会实现网络小说更多的可能性“网文出海”后,中国文学的一些原创元素进入了世界文学创作场域,但是要进一步影响处在其他文化中的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两年政府提倡网文作家去改写现实主义,杨早老师发现这种网络文学与50年代、80年代的工业文学、都市文学的风格非常相似在此基础上,杨早老师提出了当代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在脉络上对接的可能性。

林峥老师在讲座结束后进行回应,认为杨早老师把晚清通俗小说与当代网络小说放在一个开阔深厚的学术视野中去讨论,一方面在晚清小说的视野中去重新看待网络小说,另一方面又在网络小说的视野中去重新理解晚清小说,让我们对于这二者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意识到不能再用传统文学的理解和研究方式去看待这个网络文学这些议题。

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思考,杨早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关于网络文学“经典化”与研究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撰稿人富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