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云讲堂第一讲|李怡教授:中国新诗与现代生活

发布人:jiangrt

        10月13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于线上开展了“拔尖云讲”第一讲《中国新诗与现代生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李怡教授受邀担任本次主讲。本次讲座由我系张均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次讲座。

        李怡教授从新诗的矛盾与争议引入主题,通过抛出“新诗不如旧诗”、“新诗破坏了传统”的两个质疑,分享了他对古今诗歌差异与新诗价值的思考。在第一部分的讨论中,李怡教授以“月光”这一诗材为例,援引多首古今经典诗歌,说明了新诗与古典诗歌在抒情达意上的差异。李怡教授认为,同样的诗材在古今诗歌中担负起了不同的功能,这不仅体现出了现代诗歌对于古典抒情模式的跳脱,也表现出了古今诗人思维方式的自然转变。

        针对新诗破坏古典诗歌传统的问题,李教授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回顾古代诗歌创作的历程可以看出,唐宋诗歌成就的辉煌已经让晚清诗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瓶颈,而当代诗人也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产生了相似的感受。因此,新诗的出现具有其特定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同时,李怡教授通过新诗对于现代情绪、现代感受、现代思想的表达,说明了新诗对于现代人生活的独特价值,也揭示了新诗作为诗歌新形态的不可替代性。

        在互动环节,来自各高校的同学们与李怡教授就古今诗歌鉴赏方式与内容差异、说理诗的古今差异、第三代诗歌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教授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耐心的解答,并为同学们推荐了许多新诗研究的相关文献。

        张均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热情的评价。他指出,李教授少有地提出了新诗的美感和独特性,并将古今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差异纳入到诗歌欣赏的考量范畴中,这对我们理解新诗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启发。

(撰稿:彭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