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官微 发布人:Huang

      9月18日,第九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如期举行。本次论坛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中文堂设置线下会场,因疫情防控不能到场的各高校博士生参加线上会议。

 

      在论坛开幕式上,系主任彭玉平发表致辞。彭主任表示,学术讨论的宗旨是在交流中提高,在争锋中升华。博士生们要学会倾听,要培养开阔的学术胸襟,要涵养强大的心理力量,更要有一种清醒而高端的学术鉴别力。他希望参加论坛的博士生能进入一种冷静而不乏热烈的学术状态,在论坛中获得自己学术生涯中非同寻常的意义。

image-20210930133313-3

系主任彭玉平发表致辞

      系党委书记于海燕从中山大学与中文系近年发展概况、人才政策、科研平台、师资力量等方面介绍了中文系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深厚的学科底蕴。她表示,中山大学中文系自新世纪以来发展迅猛,日益扩大,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于书记还专门介绍了人才引育与培育渠道、专职研究人员职业路径,展现了中文系对人才引进的高度重视。

image-20210930133518-4

系党委书记发言

      本次论坛共收到全国各大高校263份投稿,经专家评审后选出49篇优秀论文。与会的博士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23所全国一流高等院校。与会论文涵盖了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大中文专业学科。

 

      论坛共设置8个分组、10个分会场。论坛期间,每位博士生就自己的论文进行约15分钟的陈述,发言完毕,随后由专家学者进行点评,提出建议或意见。点评过后,论文作者就评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积极回应。与会博士生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专业问题仔细推敲,对专业的文献严密考辨,敢于提出观点,敢于回应问题,质疑问难,展现了学术风采。在论坛中,专家学者作为点评嘉宾与参会的博士生展开热烈交流,点评真诚有效,切入论文中心,凝练核心观点,讨论氛围热烈而友好,与会者表示获益匪浅。

image-20210930133653-5

古代文学分会场

image-20210930133723-6

      文艺学分会场

image-20210930133825-7

与会博士生发言

      中山大学“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自2012年举办以来得到全国众多高校中文学科教师与博士生的关注,论坛旨在为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的学术交流搭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以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各高校博士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各领域的学者交流,使博士生们获得更广阔的思考角度和具备创新意识的研究思路,从而锻炼了自身的学科研究能力,提高学术综合水平。

 

附:第九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

 

作者

学校

论文题目

陈露

中山大学

王昶文坛地位的确立

王天娇

南京大学

谢灵运山水诗之理、景、情新探

钱思衡

上海师范大学

青年、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新人——《上海姑娘》再解读

王英霄

北京语言大学

卫姒簋的自名修饰语研究

张弛

复旦大学

买宅相招亦本谋”:晚年王安石的江宁退居生活

黄秋华

北京大学

《桥》与废名厌世派文章的诞生

韦志刚

首都师范大学

无条件构式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怎么 X”为例

苏丹

南京大学

拒绝解读的创作:略论梅亚苏的科学外叙事

陈驰

中山大学

政治与礼法——索福克勒斯《埃阿斯》中的埋葬问题研究

刘倩

华东师范大学

文化乡愁:《北京风俗图谱》中岁时节俗的图像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