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召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评审会

发布人:Huang

2021714日晚7点,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培养方案专家评审会在中文堂411会议室召开,本次评审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雁平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作为校外评审专家参会。主任彭玉平教授、系副主任范常喜教授、系主任助理张均教授等老师在会上介绍了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会议围绕系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四位校外专家结合实践经验,围绕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等方向提出了独到的意见和建议。

 

image-20210726111600-1

 

image-20210726111621-2

会议过程中,南京大学徐雁平教授肯定了我系在本科阶段设置强化写作训练、学术写作训练、古文阅读与背诵等实践课程的显著效果和必要性。他还指出,我系在培养方案设置上充分发挥了自身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戏曲、文体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上的传统优势,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优秀特色学科,体现了我系的学科传统与学术特长。

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指出,我系设置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响应了教育部相关政策,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精神,探索了新的课程模式;既体现了中文系学科要求,又体现了中大中文系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北京大学杜晓勤教授表示我系培养方案考虑到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的梯度和衔接,能充分发挥老师们的研究特长,尤其是开设了一系列比较厚重的专题研究课,形成了学科特色,比如中国古代文体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方向的师资和课程。但是,一些名称相近的课程,应从课程名称和所讲内容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层次性处理。同时某些硕士课程名称,应该规范化命名。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指出,我系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适当,分层与分类合理,在文体学、古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专业方向体现了自身特色;培养流程和相应的规范化支付设计清楚且具操作性,利于高层次人才的训练和培养。

image-20210726112255-3

       近年来,我系积极探索新的学科发展道路,在重视发展、钻研传统中文学科的基础上,也着力探索前沿的学科发展方向。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中,我系既考虑课程分布的合理性,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也着眼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重视学科思维的养成,开阔学生视野。本次会议,各专家评审与我系老师充分交流了学科建设经验,针对培养方案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对我系今后的学科建设与培养方案优化提升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