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国老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举行开题会
2019年11月10日上午9点至12点,刘卫国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整理与研究”开题会议在中山大学中文堂301室举行。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何诗海在致辞中对开题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祝愿课题顺利进行,取得丰硕成果。中山大学科研院处长李广众表示将为课题的实施提供支持。
开题会议上,刘卫国教授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框架设计和各项子课题设计,并强调,在进一步细化课题计划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系统性、创新性,又要注重可操作性。
中山大学中文系吴晓佳老师、陈淑梅老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杨新宇老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涛老师,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纪念馆李斌老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凌孟华老师,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袁洪权老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付祥喜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传学院郭刚老师等课题组成员,谈论了对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的看法。课题组成员均认为课题框架设计宏大、合理,他们还认为,要努力挖掘有价值的边缘史料,如报纸副刊史料、日记及书信史料、私藏史料、口述史料、港台史料等,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钩沉沦陷区方面的史料,努力追求史料收集范围的广泛性,并同时不失缺主体意识、问题意识、价值判断;要谨慎处理电影批评、演剧批评等史料,既追求全面把握历史现场,又不忘却文学研究的本位;争取编纂批评家文集、文学论争资料集、座谈会资料集、戏剧节资料集等,以具有创新性、补遗性的成果贡献学术界;要坚持史料整理与史料研究并重,力图让整理与研究相结合,加强批评版本考释和批评家考论的分量。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陈洁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侯桂新老师、《中山大学学报》李青果老师、中山大学出版社葛洪老师等作为咨询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他们认为,要积极利用地方文献;要注意广告史料、穿插在杂文中的批评史料;整理、运用日记书信史料时,要谨记日记、书信在历史现场中往往不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客观事实;要编好史料的索引,要给史料作必要的注疏与附评;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以多样化的媒介呈现课题成果。
刘卫国教授表示,课题组将根据这些意见调整、完善课题设计,力争高质量完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