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迹,观历史,探民俗——我系开展留学生潮州文化体验行
201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研究生辅导员肖思诗老师的带领下,我系国际学生、中国学伴共14人前往潮州开展为期3天的文化体验与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此次活动结合我系学科特色和留学生学习特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现场游览古迹、探访民俗,以直观的文化体验进一步促进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一、探寻中国瓷都,学习潮州历史,感知传统工艺
5月31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中国瓷都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展馆。馆藏珍品有世界上最大的陶制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和世界上最小的手拉泥壶,同学们无不惊叹其技艺之精湛,拍手叫绝。潮州陶瓷镂雕精细,精致秀美,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工艺之精湛,积淀之深厚,使得同学们沉溺于神韵精绝的瓷器之美,不时驻足观看或低声讨论,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同学们在潮州市瓷都陈列馆前合影

同学们认真参观瓷都陈列馆
随后,同学们来到潮州市博物馆,参观“潮州人下南洋”创业史展、“清至当代潮绣作品展”等展览。通过展览,同学们对二十世纪潮州人先辈乘坐红头船下南洋赴欧洲谋生的艰难历程和突出贡献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在闯南洋谋生时潮州人表现出的勇敢坚毅、开拓创新和团结奋进的品格表示由衷的赞许和钦佩;事业有成之后,潮籍华人华侨情系桑梓,不忘家乡,踊跃回乡捐助公益、投资兴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情怀更让同学们深受感动。祖籍潮州的柬埔寨华裔洪顺发倍受触动,洪顺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潮州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移居柬埔寨,之后再没有回过中国。柬埔寨学生洪顺发说,在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喜欢喝茶,也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遵从潮州习俗,从小受到祖辈的影响,他对中国、对潮州充满了好奇与想象,一直渴望回到家乡潮州去切身体验血脉里文化根基,“很喜欢这里,要拍些照片回去给他们看!”潮州在不断地发展,不变的是潮州人对家乡的眷恋与柔情,洪顺发表示,来到潮州很开心,潮州文化底蕴深厚,让人骄傲。
博物馆二楼是潮绣艺术展览。通过参观,同学们对潮绣丰富变化的图案、色彩及用途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潮州人民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发展,认为潮绣是潮州人民贡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而绚丽的文化遗产,意识到传承与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同学们在潮州市博物馆合影留念

同学们认真观展

留学生 认真参观“潮州人下南洋”展览
二、游览秀美山水,访寻韩愈踪迹,品鉴人文之美
6月1日上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参观了韩文公祠。接着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韩山脚下,横跨韩江的湘子桥。这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技术的代表。然后,同学们来到了饶宗颐学术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陶熔古今、学贯中西的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研究成就,直观地体味到饶先生自幼立志、勤奋笃学、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高尚人格。

韩文公祠
下午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赵松元教授为同学们开设《韩愈与潮州略说——以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为中心》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韩愈与潮州文化的认识。
赵院长首先介绍了潮州三美——山水美、人文美、饮食美,他认为潮州之美与韩愈息息相关。韩文公“忠犯人主之怒”,被贬谪潮州,时值三月,十一月即被召回,短短八个月,韩愈刺潮却对潮州的民俗生活和群体心理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潮州任刺史期间,韩愈坚守儒家积极用世的初心,不忘使命,勇于担当,为潮州人民实实在在的办了许多好事、实事——驱鳄除害、释放奴婢、关心农桑、延师兴学,使得落后蛮荒的潮州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赵院长用这副对联概括了韩愈被贬谪潮州和刺潮所作的突出贡献,韩愈刺潮,表现出士大夫刚毅浩然的弘毅人格与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令人崇敬,韩愈对潮州人文化心理的建构,尤其是延师兴学,决定性地影响潮州人好学崇文的人性习惯,并且这已成为群体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和一种地域色彩行为。赵院长的讲座深入浅出,侃侃而谈,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多。
韩江国学文化研究院肖裕亮院长为同学们讲述《牌坊街的过去与现在》,肖院长对牌坊街每一块牌坊的故事都十分熟稔,信手拈来,有历史的简述,也有民间的故事传说,生动有趣,同学们都被牌坊背后的文化故事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聆听讲座,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在潮州市青年文创中心合影
赵院长做讲座
肖院长做讲座《牌坊街的过去与现在》
讲座后肖老师总结发言
同学们聆听赵松元教授讲座
讲座之后,研究生辅导员、团委书记肖思诗老师发言,向两位院长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她表示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带领中国学生、留学生来到潮州进行文化体验,收获颇丰,希望留学生们能用心感受,将来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自己国家中去,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三、品茗工夫茶,体验茶文化
6月2日,同学们来到位于潮州日报社旁边的广东特色工夫茶联盟,与韩山师范学院的师生围绕“潮州工夫茶”进行了一场跨文化的友好交流。
活动由潮州凤典堂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特色功夫茶联盟会长林秀玲女士主持,并有幸邀请到了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教授,与大家分享潮州茶文化。陈老先生强调,茶的核心于“和”,而“和”的核心在于“孝”。一杯茶凝结着潮州人的家庭观念,包含着潮州人祈达和谐的人生境界。
同学们聆听陈香白老师讲座
同学们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香白老师茶话
同学们参加潮州工夫茶品鉴学习交流会
随后,来自广东特色工夫茶联盟的两位高级茶艺师和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也为大家带来了功夫茶茶艺展示。最后,大家和陈香白老先生一起在庭院中品香茶,话人生,讲述自己的饮茶乐事,分享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陈教授和林会长强调,茶艺表演与茶艺有本质的差别,茶艺表演着重突出舞台效果,表演性质显著,中心在于展示优雅的美感,吸引受众;茶艺的重点在于怎样把一杯茶泡得最好喝,要去掉浮华的外表和夸张的藻饰,回归“茶”的本身。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地人以茶待客,以茶会友,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更包含着“和、敬、精、乐”的精神。本次体验潮州茶道艺术,有助于外国留学生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内涵,为其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别样视角。
为期三天的文化体验行,内容丰富而充实,同学们从多角度感知潮州的历史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潮州的历代先贤为我们在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汲取养分,通过潮州文化体验行,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国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担当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留学生心得摘选
我最想说的是非常感谢母校组织这次的活动,也非常感谢韩师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尤其感谢肖院长和赵院长。老师们把潮州的文化讲的很细致,一清二楚,让刚来潮州几天的我对潮州的文化有所理解,如:关于潮州的三种美----人美,景美,食美,潮州的牌坊,潮州的功夫茶艺文化等等。
其实,潮州是我从小想来的地方。我的祖先也是潮州人,他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去到柬埔寨生活。前天,一到潮州这里就有一种又熟悉又好奇的感觉。小时候跟外婆一起生活。我外婆做的菜跟隔壁奶奶做的不一样。我外婆讲的语言和我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的不一样。我们过得过节日跟其他人不一样。我对这一直很好奇。后来,我长大后才明白原来这就叫文化茶艺。从那时候起我对中国的文化很好奇。所以就申请来华留学。中山大学的两年留学这两年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一部分的中国博大精深文化,这几天短短的潮州行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家乡的味道。我终于来到家乡了。
——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柬埔寨 洪顺发
走湘子桥之前,我们参观了韩文公祠,潮州人亲切地称韩文公为导师,正是因为韩文公的到来,潮州民风开化,由于其勇敢的教育改革,潮州从此对学习和文化特别重视,英才辈出。下午我们参观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和参加“潮州传统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的文化沙龙活动,我们发现潮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历史底蕴丰富,此行收获颇丰。另外,我们参观了牌坊街,牌坊作为当年传播伦理道德的重要地方,对节义,功德和科举突出的人上榜,以对民间起到教化的作用,这跟意大利的广场,有着异曲同工之趣,意大利的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中心,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潮州丰富文化的另一方面是艺术,我们参观了中国瓷都陈列馆,我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陶瓷来自中国,但是从来没看过像潮州出产的这么漂亮的陶艺,有很多获得了奖品的艺术品,艺术家都特别有名,陈列馆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最后一天,我们去工夫茶工厂,了解茶叶制作过程,研究单丛茶的不同品茶方式。我游历中国多地,但像潮州人喝工夫茶喝得如此认真,如此高雅,如此复杂,还是第一次看到,把生活平常琐事,变成高雅艺术,真得很难得!真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体验课程。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意大利 谢艺莲
韩师赵松元老师的讲座特别精彩,特别充分,了解了韩愈对潮州的影响。前天我们团刚参观时韩文公祠导游讲的内容和老师讲的内容结合让我们了解关于韩愈的很多新知识。老师安排的特别认真,韩师的同学们特别友好,热情我们互相交流没什么障碍,感觉老朋友似的。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收获很多,影响很深,增加了知识,同时开开心心地玩儿了交了新的朋友,跟中国师姐师兄师妹们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吉尔吉斯斯坦 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