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同时代”视野中的理论自觉与问题重构——暨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前沿工作坊
“同时代”视野中的理论自觉与问题重构
——暨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前沿工作坊
会议宗旨
近年来,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不断深化,阿甘本提出的“同时代”视野,为文艺学进一步的理论自觉及问题重构提供了一种富于启示的考察视角。“同时代”,是指思考者通过与时代保持距离的方式去感知与把握自身时代,他们凝视时代而又能洞悉时间川流中那些“未曾成形之物”。“同时代”,就是自觉持守自我、经验、历史之间高度反思性的意识。“同时代”不是“同一性”,而是通过拉开距离而深入时代的一种理论立场与思考策略。
随着现代性的深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经验、观念正日新月异,日常生活的质与量、人性主体的情与理、上手器物的智与用、认知能力的变与常,都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范式革命。后人类、后人文、后传统、后情感……诸种把握当下历史位置的理论思考层不出穷,激荡着全球人文学术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更新。以“面向思的事情”为学科特征的文艺学研究,如何有效反思当代世界的文学与文化、精神与身体、生命与生活诸领域变化,如何既立足于中西经典人文学传统又推进自身人文理论话语的创新,如何面对流动、生成、差异的经验世界予以赋形、分析、批判,如何在自然、人文与社会的交叠视域中重新厘定文艺学的建设进路、问题意识、方法规范,这些都可以借助“同时代”视野展开切问近思。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与促进学科发展,中山大学中文系拟于2018年11月10日在广州召开“‘同时代’视野中的理论自觉与问题重构——暨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前沿工作坊”,广邀名家,紫荆花开,论道穗城,办成一个“小而精、有内涵”的学术研讨活动。
会议议程
11月10日 周六 开幕式(8:30—9:20,地点:中文堂301室)
主 持 人:王 坤 (中山大学)
致 辞:彭玉平 (中山大学)10分钟
开幕报告:(每人15分钟)
陶东风 (广州大学):启蒙·批判·同时代:对三个理论文本的解读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此时此地与中西文论之争
合影 10分钟
第一场(9:20—10:30)美学的“自觉”
主持人:陈林侠 (中山大学)
评议人:周志强 (南开大学)(10分钟)
发言人:(每人15分钟)
高小康 (南京大学):同时代的审美经验:意象与现场
汤拥华 (华东师范大学):面向残酷的美学:从施克莱到罗蒂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负人类纪与美学问题
赵 勇 (北京师范大学):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
茶歇(10:30—10:45)
第二场(10:45—11:55)批评的“重构”
主持人:陆道夫 (广州大学)
评议人:胡疆锋 (首都师范大学)(10分钟)
发言人:(每人15分钟)
张永清 (中国人民大学):如何构建AI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
闫月珍 (暨南大学):物:中国文学研究的新途径
张 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狄尔泰鸿沟”与“同时代”的“后批评”取向
赵 文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生成
午餐(12:00—14:00,地点:紫荆园餐厅)
第三场 (14:00—15:10)认知的“难题”
主持人:张 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评议人: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0分钟)
发言人:(每人15分钟)
陈 越 (陕西师范大学):“不合时宜的考察”:作为一个理论视角的阿尔都塞的“(非)同时代性”
颜 芳 (华南师范大学):“Althusser-Mao” Problematic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oism, China and Althusser on Ideology
王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重审列维纳斯的身体思想及其身体美学启示
刘昕亭 (中山大学):虚拟现实与现实的虚拟化——论齐泽克的“虚拟现实”理论
第四场 (15:10—16:20)经验的“潜能”
主持人:闫月珍 (暨南大学)
评议人:汤拥华 (华东师范大学)(10分钟)
发言人:
周志强 (南开大学):重新发现“现实主义”
陈林侠 (中山大学):底层空间的审美经验:从抵抗到怀旧——以贾樟柯为个案
胡疆锋 (首都师范大学):奔向我们却无法抵达的光芒——“同时代”理论视野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先锋的退场与艺术批评的介入性——乔吉奥•阿甘本的艺术“潜能”观
茶歇(16:20-16:35)
第五场(16:35-17:45)当代的“意识”
主持人: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
评议人:陈 越 (陕西师范大学)(10分钟)
发言人:
钱 翰 (北京师范大学):中性作为罗兰巴尔特的风格
张成华 (华南师范大学):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在南斯拉夫的交融与抵牾
杨水远 (中山大学):辨证综合的理论难度与中国当代文论的自否定创新
罗 成 (中山大学):历史中的“人-文”学:一种基于“同时代”的文学意识
圆桌对话:“文艺学建设的心路、理路与思路”(17:45-18:45)
主持人:王法敏 (《学术研究》)
与谈人:林 岗 (中山大学)
王 坤 (中山大学)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小康 (南京大学)
赵 勇 (北京师范大学)
张永清 (中国人民大学)
闭幕式(18:45-18:55)
主持人:罗 成 (中山大学中文系)
致辞人:陈林侠 (中山大学中文系)(10分钟)
欢送晚宴(19:00,地点:紫荆园餐厅)